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第十四届科普宣传活动周作品: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5/6/9 8:50:50 | 1395次浏览

第十四届科普宣传活动周作品:

读《大设计》有感

八(4)班 吴凯伟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理解的。”――ALBERT EINSTINE

这是英国科学家霍金和美国物理学家蒙罗迪诺合著的《大设计》中的一段话,起初我是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认真品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了这句话的深意。下面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这本书中,一起来品读这两位物理学家所讲述的内容吧。

在这本书中霍金和蒙罗迪诺不仅诙谐的语言和精确的讲述,而且在这本科普读物中有着其他科普读物所没有的关于宗教和生命的思考。

例如:在第二章的开头便引用了北欧史诗《埃达》中《格里木尼尔之歌》中关于维京人对月食的思考和研究:斯科尔狼将恐吓月亮,直到它飞往忧戚之林……等等一系列的语句来引出“定律制约”这一主题。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 “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这已经属于哲学范畴,霍金正尝试用科学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在宇宙早期的真空涨落中,我们的太阳系诞生,而量子力学中具有大量的可择历史因素,所以我们不是像宗教和哲学中所说“宇宙的主宰”,我们只不过是一个随机生成物罢了。这可以说是对人类传统信仰的一个大考验,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而在这个理论中,提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所有在演化中历劫而生的宏观生命体,都必须找到探测周围感知数据的方法,但生命体标记数据的方式却有些随兴,而且似乎都与其最初的某些突如其来的教训有关。”这点与达尔文在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中所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着微妙的相似。但这个理论中着重强调的是人通过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而找到适用于自然的规律的过程,就像在跟一个小学生讲初中知识中的重力效应一样,因为他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但因为其知识的局限无法真正认识其本质,而你在给他介绍时,你的思维也只能在其这一知识点本质之外做周旋。因为他的思维限制了你,就像你的思维随着他的思维本身的变化而去适应他一样。

宇宙的运行如此规整,却由着内部各因素随机衍变构筑而成――就像这个理论所叙述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只是无尽的概率(不管过去还是未来)。例如:如果我在条商业街上和朋友逛街,我们将走进一间星巴克的概率将非常高,而我们突然出现在地铁上的概率会极端小(却不是完全没有),我们离星巴克的门越近,概率也相应就越高,直到我们推开星巴克的门,坐下来和朋友聊天,品尝咖啡时,此前用于预测的概率会失效并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已经确定并完成了一条路径,当我们离开星巴克时,用于预测的概率又开始有效了。

这令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是否每个人都能在随机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虽然这问题看起来太过沉重,不过确实是每个人类都该关心的问题。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大设计》已经远超了科普读物的范畴,已经到达了哲学和科学相完美结合的程度。

这本书是一本高深但精确的书,虽然我还有一些不懂,但是也应去努力学习寻找自己的价值。

指导老师:张艾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